(资料图片)
据了解,美国商品消费在疫情期间恢复至疫前水平,在全面放开后出现了服务消费(其中六成为家庭服务消费,这部分消费涵盖居住及水电气支出、医疗保健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食品服务和住宿等)的报复性反弹。具体到行业,餐饮、酒店和航空等行业,截至第三季度已恢复或接近疫前水平,但影院相关消费截至目前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一半,旅游恢复至7成左右。那么,未来几个月,我国的医药、食饮、航空、旅游和电商等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复苏节奏?对此,百亿私募凯丰投资消费首席研究员贺琪向《红周刊》表示,“疫情防控放开的前两 据了解,美国商品消费在疫情期间恢复至疫前水平,在全面放开后出现了服务消费(其中六成为家庭服务消费,这部分消费涵盖居住及水电气支出、医疗保健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食品服务和住宿等)的报复性反弹。具体到行业,餐饮、酒店和航空等行业,截至第三季度已恢复或接近疫前水平,但影院相关消费截至目前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一半,旅游恢复至7成左右。那么,未来几个月,我国的医药、食饮、航空、旅游和电商等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复苏节奏?对此,百亿私募凯丰投资消费首席研究员贺琪向《红周刊》表示,“疫情防控放开的前两个月(各经济体)都经历了一次大面积感染的冲击,这段时间内消费水平环比会下降,但在两到三个月之后就会回升。从国内来看,整体上,与出行和消费场景相关的航空、旅游、餐饮行业恢复力度会比较大,其次是食品饮料,电商在疫情期间受损相对较小。之后疫情可能还会出现几轮反复感染,每一次消费都会有所回落,但整体趋势是向上恢复的。”上海利檀投资董事长陈昊扬指出,“具体而言,疫情管控放开初期,伴随着感染人数增多,首先肯定是医药需求在增多,且未来多次疫情的冲击不可避免,医药需求大概率会维持在高位。经历第一次感染高峰后,随着第一批‘阳康’居民出来,直接利好的是餐饮(食饮)、百货、航空、旅游、酒店等行业。这点从已经走出达峰的北京可以验证,无论草根显示海底捞的排队,还是周末新闻上显示部分商城人流恢复,都表明消费在释放。此外,12月19日至12月25日,三亚客流高位维持增长,三亚机场客流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3%,也印证了一旦度过疫情冲击的高峰,居民的消费恢复是早晚的问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