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实行的大环境下,语文作业不仅要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原则,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创新与优化,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完成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资料图】
一是确定设计思路,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落实育人目标、夯实语文基础、促进融会贯通、发展创新思维”的作业宗旨,笔者以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在作业层次上主要分为“基础巩固性作业”“能力提升性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三个板块,基于一体化的视角,各板块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梯度推进,形成完整统一的作业体系,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创新作业要区别于传统作业,要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再次在作业的评价上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多元化评价,以巩固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二是探讨研究,共商作业改革。如何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呢?各年级教师要了解语文作业现状及困惑,对语文作业进行量化细分,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统筹定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每天要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精批,以便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语文“自助餐”作业,在把握基础作业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拓展和积累,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化。如,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诗歌可以让孩子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所以三、四年级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托课内所学的古今名诗,开展诗歌创作,或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记录下来陶冶情操,让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里充分感受诗歌带来的自由与情感。
在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基础知识为本,开展自主探究的创新作业。创新作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能力得以展示,并能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将一个个故事画出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感知、理解、内化、实践语言的契机,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是创新成效,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教师要减少学生书面作业,提高学生兴趣。“双减”以来,各校都实行了作业改革,减少了学生书面作业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增设了更多实践作业,服务课后活动,这些实践作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其次是作业要设计精准,促进素质全面发展。过去学生完成作业需要90分钟,现在只需30分钟,根本原因是删减了原作业中的冗余部分,新式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调节学生学习生活的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施展个性特长,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语文是基础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是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工具。教师在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后,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作者单位:永济市府西小学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