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刘备刚登场时被介绍道:“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在观看招兵榜文偶遇张飞后,他自我介绍的第一句也是:“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后来,罗贯中更是安排了汉献帝将刘备尊为皇叔的剧情,从此“刘皇叔”之名便借《三国演义》在民间广泛传播。
尽管在史书《三国志》中,陈寿明确记载刘备乃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但许多人仍然怀疑刘备并非真正的皇族。不过,一来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众多,二来刘备所在的涿郡确实曾是其封地,所以他的帝胄身份还是存在一定可信度的。除了刘备之外,其实还有两个著名历史人物也追认中山靖王为先祖,那便是刘琨和刘禹锡。
西晋泰始六年(270),就在蜀汉昭烈帝刘备病逝近五十年后,刘琨生于中山国魏昌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晋书》不但提及了刘琨作为中山靖王后人的身份,还记载他的祖父官拜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则位至光禄大夫。刘琨自幼便因俊朗、雄豪而闻名,二十六岁时踏上仕途并出任司隶从事。
(资料图)
当时,皇后贾南风擅权,其外甥贾谧也权倾朝野,以至于包括《三都赋》作者左思在内的大量文人都争相前去依附,刘琨位列其中,成为了“二十四友”之一。靠着在文人群体中积累的名声,刘琨被太尉司马泰征辟为了太尉掾,后升任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等职。永康元年(300),贾南风、贾谧被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推翻,刘琨因得到司马伦的任用而免于牵连。
次年,司马伦正式称帝,刘琨被任命为太子詹事,不久后成都王司马颖发兵讨伐司马伦,刘琨奉命前去御敌,结果遭遇大败。司马伦彻底兵败后,齐王司马冏暂领朝政,刘琨虽曾为司马伦效力,但因为家族名望不但安然无恙还被封为尚书左丞。司马冏很快兵败身亡后,刘琨又被范阳王司马虓辟为司马。
永兴二年(305),豫州刺史刘乔发兵击败司马虓,又俘虏了刘琨的父母。被迫逃往河北后,刘琨向幽州刺史王浚借来八百骑兵,不久后击败刘乔救回了双亲。次年,由于协助东海王司马越迎奉晋惠帝返回洛阳之功,刘琨被封为广武侯。同年九月,刘琨被司马越任命为并州刺史,奉命镇守晋阳。
建兴元年(313)晋愍帝即位后,刘琨进位大将军,两年后又受封司空,但他主动推辞。建兴四年(316),刘琨因不敌石勒丢失并州,只好投奔了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其结为兄弟。同年,西晋灭亡,刘琨因拥立司马睿为帝被加封侍中、太尉。太兴元年(318),段匹磾在权臣王敦的指使下将刘琨杀害,两年后东晋朝廷为其追谥“愍”。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据他自己在《子刘子自传》中的说法,他乃是中山靖王之后,七世祖刘亮曾在北魏官至冀州刺史、散骑常侍。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为了加强汉化迁都洛阳,刘亮随之来到洛阳,其子孙后代便一直定居于此。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刘亮本是匈奴人,那么刘禹锡自然也是匈奴后裔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刘禹锡的父亲刘绪为了避祸逃往东方,从刘禹锡“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的诗句可以推测,他或许就是这一时间段出生的,至于具体地点则被许多人认为是彭城,这一点从白居易称赞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也能够得到印证。抛开关于刘禹锡身世、籍贯的争议,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十九岁游学洛阳、长安时便因此收获了文坛的瞩目。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考中进士,同时及第的还有另一位文豪柳宗元。贞元十六年(800),淮南节度使杜佑征辟刘禹锡为掌书记,此后又带着他前往扬州上任。两年后,刘禹锡返回京城担任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也在御史台任职,三位杰出文学家一时间汇聚一堂。贞元二十一年(805),唐德宗驾崩,其子唐顺宗继位,一场改革由此开始。
改革的主导者是唐顺宗还是太子时的陪读王叔文等人,而刘禹锡对于王叔文的主张十分支持,因此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然而,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们的利益,唐顺宗很快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也遭到贬谪。元和九年(815),刘禹锡奉召回京,但很快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被再次贬谪。
直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才得以回到洛阳,并于次年担任东都尚书。此后,刘禹锡又四处辗转,于会昌元年(841)唐武宗即位后被加官检校礼部尚书。会昌二年(842),刘禹锡在洛阳去世,终年七十一岁,朝廷追赠其为户部尚书。
综上所述,除了建立蜀汉政权的刘备,曾官拜司空、大将军,对东晋建立起到推动作用的刘琨、政治上参与“永贞革新”,文学上被尊为“诗豪”,留下许多传世名篇的刘禹锡也是中山靖王刘胜众多后人中相当出色的。可惜的是,刘琨最终遭到结拜弟兄杀害,刘禹锡则是变法失败后屡遭贬谪,经历都可谓十分坎坷。
关键词: